NEC经济学案例赛中,团队表现瞬息万变,反超与逆袭屡见不鲜。裁判评分细则的透明度直接影响策略制定,墨鸽国际竞赛辅导将从论文逻辑、演讲表现、团队协作三大维度拆解评分标准,揭示逆袭背后的关键因素。
裁判对论文的评估聚焦于“Identifying and Solving the Problem”与“Research”两大维度,权重合计40%。以2024年NEC中国站Classic模式为例,某DR组团队在分析“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的影响”时,通过构建DSGE模型量化资本流动变化,并引用IMF2023年《世界经济展望》数据支撑结论,最终在论文环节获得高分。裁判特别关注三点:一是问题定义的精准性,如是否明确区分“短期冲击”与“长期结构变化”;二是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,例如某团队提出的“动态汇率走廊机制”需包含具体参数设置;三是数据引用的权威性,使用非官方来源需标注可信度评级。
演讲与问答环节占Classic模式70%权重,包含“Addressing the Problem”“Economic Analysis and Insights”“Responses to Judge's Questions”三个子维度。2025年全球站冠军团队在展示“欧盟碳关税的贸易转移效应”时,采用“问题树”可视化工具拆解分析路径,并在评委质疑其模型假设时,现场演示参数敏感性测试,展现深度思考。裁判评分要点包括:逻辑链条的完整性,如是否覆盖“现象-机制-影响-对策”全流程;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应用,例如将行为经济学“损失厌恶”理论引入政策效果预测;以及临场应变能力,如某团队在PPT故障时,用板书完成核心模型推导仍获高分。
团队合作报告单独占100分,裁判通过会议记录、任务分配表等材料评估协作质量。2024年中国站某Pre组团队在分析“直播电商的税收监管”时,采用“角色轮换制”确保全员参与数据收集、模型构建和政策建议撰写,最终在协作维度获得满分。裁判重点关注:沟通机制的规范性,如是否建立定期进度同步机制;决策过程的科学性,例如采用“六顶思考帽”进行方案评估;以及成员贡献的均衡性,避免出现“核心成员包揽”或“搭便车”现象。
逆袭案例揭示评分体系的动态平衡:2025年区域站某AS组团队在首轮展示中因论文结构混乱排名垫底,但通过48小时紧急重构分析框架,在第二轮展示中以“动态一般均衡模型+政策模拟”的组合拳实现排名跃升。这印证了裁判对“持续改进能力”的隐性考量——在案例赛中,展示内容的迭代速度与质量提升幅度,往往比初始表现更能体现团队实力。
NEC经济学案例赛的评分体系犹如精密天平,论文逻辑、演讲表现、团队协作构成三大支柱。墨鸽国际竞赛辅导认为裁判通过量化指标与质性评估的结合,既考察经济学知识的深度应用,也检验团队的综合素养。理解这些细则,团队可制定针对性策略:在论文阶段构建“理论-数据-政策”的铁三角,在演讲环节打造“学术性+感染力”的双重魅力,在协作维度建立“透明化+高效化”的运行机制。